現(xiàn)在這一代的年輕人對李玟或許沒有很深的印象,但李玟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像一個標志性符號一般的存在。
昨晚,突然聽到李玟離世的消息讓我震驚,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,看到這個新聞時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,以為是假的。沒多久,這個消息被證實,隨后各種報道撲面而來。

但我注意到,各大官媒也好,自媒體也罷,在報道這件事時所引用的標題幾乎都是“李玟因抑郁癥輕生去世”。

乍一看這個標題似乎沒有什么問題,甚至在不少人的潛意識中,“李玟不就是因為抑郁癥輕生去世”的嗎?難不成還有其他原因?
我想說的,這樣報道這樣表述,實際上就是對抑郁癥最大的誤解。其實昨天李玟離世的消息曝出后,有同行就說過這個問題,今天我想將這個問題仔細展開說說,避免越來越多人陷入這個誤區(qū)當中。
我并不是想吹毛求疵,也不是想鉆牛角,但從醫(yī)生的角度來說,這樣的表述是對逝者的不尊重,也是對抑郁癥的極大誤解。
在百科中,對輕生是這樣定義的:不愛惜自己的生命;多指自殺;微賤的人;輕賤的生命。也就是說,輕生一般指的是對生存失去意愿,不重視、輕視生命以及自殺的人。

所以我個人是很討厭“輕生”這個詞的,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頹廢的自暴自棄中,對生命沒有追求對人生沒有理想,只知道無病呻吟,這樣的人如果自殺,我們可以用輕生來形容。因為,這是他自己對生命沒有足夠的尊重與敬畏。
那李玟屬于這種人嗎?很顯然李玟不是這種人。
還沒出生父親就去世,剛剛出生左腿就落下殘疾,患上急性支氣管炎完全失聲,為了當媽媽9次試管,11年的婚姻觸礁...這些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生命中的難以承受之重,但李玟依然堅持了下來。

小時候,醫(yī)生說她是不可能跳舞的,但她跳了整整三十年,完成數(shù)百場演唱會和全球巡演。為了當媽媽她9次試管卻9次失敗,此生她無緣再做媽媽。11年婚姻以背叛結(jié)尾,但她依然自己熱愛的事業(yè),于2023年情人節(jié)推出新歌《Tragic悲慘》。

后來,腿傷發(fā)作,她倒下了。在某次排舞時髖關節(jié)移位壓住了神經(jīng),她在今年2月被迫進行了一場大手術。手術后她甚至還樂觀地宣布了這個好消息:“雖然很痛,要重新學走路,但是我可以的?!?/span>

所以,我們能說李玟不樂觀、對生命不尊重嗎?在這些年,她曾努力地和命運抗爭,曾拼盡全力改變自己的生活,也曾使出渾身解數(shù)和抑郁癥戰(zhàn)斗。對于這樣的一個人,我們能說她是因為抑郁癥輕生去世嗎?
李玟去世后,“微笑抑郁癥”再次被很多人熟知。我曾和一個患有微笑抑郁癥的患者聊過,她說自從得了這個病,不管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多快樂,可內(nèi)心根本不會笑。但哪怕這樣,還是要努力和自己說“要開心啊”!
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類似的人,他們往往因為工作的需要、社交的需要,在面對別人時瀟灑,可剛剛轉(zhuǎn)過身去,內(nèi)心卻滿是焦慮、憤怒和痛苦。

臨床心理學家Rita Labeaune認為,和典型的抑郁癥不同,微笑抑郁癥患者并不是每天縮在床上,喪失和人交往的能力,反而擁有比較好的社會功能,甚至令人誤以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。
可是這種“習慣性微笑表情”并不能消除工作、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、煩惱、憂愁,只讓他們把憂郁好痛苦越積越深,直至最后,當他們表現(xiàn)出異常行為或自殺時,他們身邊的人都感到震驚或難以相信。
從張國榮喬任梁,再到今天的李玟,我們都不能將他們定義為“因抑郁癥輕生去世”。因為在去世前,他們都曾很努力地和抑郁癥戰(zhàn)斗過,他們都耗盡了最后一絲力氣。抑郁癥和我們常見的疾病沒什么兩樣,所以包括李玟在內(nèi),他們的去世和那些因為腫瘤去世的人沒什么兩樣。不是他們選擇了輕生,而是病魔最終打倒了他們。
因此,從嚴格意義上來說,我們應該這樣說:李玟因抑郁癥病逝